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现阶段主要分为两类: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
1.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这类备案主要适用于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住异地工作人员等。这类人群在异地长期生活或工作,其医保报销比例通常与参保地保持一致。比如某职工医保参保地在江西,若在参保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可达 95%,若通过此类备案方式在广东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其报销比例同样为 95%,不会下降比例。备案后使用的是就医地的医保目录。相比参保地来说,发达地区由于医保筹资金额较高等原因,医保目录也更广泛。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或参保区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进行备案,提交个人身份信息、签署个人承诺书,并填写备案时间、就医地等相关信息。备案成功后,即可在异地直接结算医疗费用,享受与参保地相同的医保待遇。
2.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这类备案主要针对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由于这类人群多为临时外出就医,按照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是要一级一级转诊转院,也就是说要转到省外的医疗机构就医,就相当于在省内的三甲医院都无法治疗的那种。其医保报销比例要比参保地的三级医院还要降低 10%,一些没有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甚至还要降低 20%。比如江西的居民医保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是 90%,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是 60%。通过这种备案方式转院出去的,不管在哪一级的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一般只有 50%甚至 40%。
两种备案方式在医保报销比例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医保设计和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同。长期居住备案旨在保障长期在异地生活或工作的人群,能够获得与参保地相当的医疗保障。而临时外出就医备案则更多考虑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级诊疗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