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钢笔笔尖坏了怎么修复(盘点老行业之修钢笔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7 09:36:00    

钢笔1809年在英国诞生,但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才得到普遍应用并流行开来,身上衣兜里有没有钢笔甚至成为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标志。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上衣口袋插一杆钢笔的是中学生,插两杆的是大学生,插三杆以上的肯定是修钢笔的师傅。”


钢笔的广泛使用带动了修笔业的兴盛,只要在百货商场文具柜台旁边,或是有学校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修钢笔的摊子。笔帽坏了换笔帽,皮囊漏了换皮囊,若是笔身破裂了,就用细细的铁丝打箍。


用钢笔主要是用笔尖,修笔师傅的水平,也就体现在修笔尖上。新买的钢笔弄不好笔尖会分叉,下水不畅且易划烂纸,修笔师傅只是用手捏捏、用小锤子敲敲就能解决大问题。经验丰富的师傅修笔尖靠的是手感,指头稍一用劲儿就能准确判断出笔尖有什么毛病,在用小锤敲或小钳夹的时候也必须恰到好处,用力大一点点就有可能把笔尖给毁了。

修钢笔的师傅,摊子在一辆破自行车上,不过是一个浅口的大方木盒,分成好多小格,每格都有个可以推拉的玻璃盖,里面都是钢笔的零部件,包括各种型号的笔舌、笔尖、笔杆、笔帽、笔帽上带的别夹,连吸墨水的皮管,还有装在皮管内的塑料细管都齐备着。玻璃盖上则是修钢笔的小镊子、小钳子、小榔头、放大镜和小油石,几张砂纸,剪刀、等一应俱全。

修笔师傅四五十岁,戴眼镜,微笑着,并不多话,上衣口袋里只插了一支笔,知识分子模样。膀子上戴副蓝护袖,指尖上染了蓝黑的墨水,修笔时熟练地用小镊子取出一只小巧的笔尖,插进笔握下,又将笔尖在小油石上磨两下,蘸上墨水,在纸上写了两个正楷字,就乐呵呵地交给了同学。同学也在纸上试试,满意了,交几分钱修理费道声谢,带上笔跑了。一位年青人将一支笔尖开叉的钢笔递过去,师傅只一看,就拿小钳子将笔尖夹紧,锉刀稍稍锉两下,蘸墨水一试,刮纸,再在砂纸上打磨,在油石上轻磨,又蘸墨水试,脸上马上有了笑意,这才将笔尖拧好。若一时修不好,师傅会让学生将钢笔留在摊前,先上课去,他再认认真真地修。下课再来,他已修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修笔行业兴盛的时期,当年使用的钢笔以派克金笔为多。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镶有微量黄金,书写起来圆润舒畅。钢笔也分三六九等,高档一点的有“派克”,中档的有上海的“英雄”,学生们则一般用一块钱以下的低档钢笔。但是钢笔使用时间一长,笔尖等部位会出现磨损,就得找修钢笔的师傅修理了。

最让人羡慕的是,有些修笔师傅还会在笔杆上刻字、雕画、刻上主人的名字,写上“鹏程万里”“开卷有益”之类或励志或祝福的字样,再刻上主人的名字,或者干脆雕龙画凤,那多带劲。

京城最后一位修笔匠张广义


如今,键盘、触摸屏替代钢笔,修钢笔的店铺和匠人也很难寻觅。戴着厚厚镜片的修笔匠真的消失了吗?真实情况是不少人仍在使用并收藏钢笔。不少人向师傅请教收藏和鉴别钢笔的经验。如果钢笔因意外损坏,仍可付费进行维修、复原,而高端钢笔更能提供完美的售后维修。虽然小小的修笔摊消失在大街小巷,但依然有专业的修笔匠在各个品牌的售后部门为消费者提供质保服务。与其说这是某一行业被时代淘汰,不如把它看成是钢笔行业随着市场消费的需求不断进化、发展,进而拥有了新的生命。

赵镇发:修钢笔80年的淄博老人